臺南市南瀛客家文化協會





成立時間:
民國91年9月14日

會員人數:
392人,另有鄉親人數(曾經加入會員,未繼續繳費者列入鄉親名冊):136人。

沿革:
臺南市南瀛客家文化協會於2010年因應臺南縣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政府,由『臺南縣客家文化協會』正式更名為【臺南市南瀛客家文化協會】。原臺南縣客家文化協會成立於91年9月14日,會員為來自縣內31鄉鎮的客籍人士及少數非客籍人士,為保存及發揚客家文化而籌組並經由臺南縣政府輔導成為當時縣內唯一正式立案的客屬團體。

宗旨:
協會宗旨為依人民團體法設立,非以營利目的之社會團體,旨在傳承及發揚客家優良傳統文化;配合政府推展客家文化之相關政策,共同保存本土文化,促進社會中多元文化的共存共榮。

組織(編制):
協會理事15人,監事3人;置理事長1人,總幹事1人,幹事2人;另會員經編組成20小組,小組長20人。

發展重點:
   一、傳承及發展客家獨特之母語、歌謠、美食、手工藝等傳統文化。
   二、藉由活動或客家學堂課程,凝聚客家人之向心力,重新喚起客家人的意識,珍惜自己獨特的客家文化,
            並且願意分享及留傳給自己的下一代,挽救日漸流失的客家文化。
   三、發掘南瀛地區具有發展潛力之客家特色產業,協助促進客家創新加值文化與產業結合,發展成有客家特色之文化產業,帶動經濟效益。
   四、結合地方學校、社團、社區等單位、邀請至客家會館參訪或由本協會主動參與渠等活動,
            讓更多人看見客家、認識客家,進而喜歡客家文化,促成社會多元文化共存共榮,達成族群合諧之目的。

師資:
   1、協會會員具薪傳師資格者22人。
   2、技能類師資:二胡老師-邱垂秀;歌謠老師-江秋菊;舞蹈老師-謝貴梅;禪繞畫老師-林玉雪;客家藍衫及創意服飾老師-洪賴淑枝;
          古箏老師-沈秀蓁
   3、電腦及資訊科技應用類老師:陳聯忠(老師)
   4、客家傳統美食類老師:巫月雲、溫寶琴、黃顗臻、劉美娣(老師)
   5、客家麻糬及粄、糕、粽類老師:溫寶琴、張碧霞、范富春、黃顗臻(老師)
   6、客家擂茶老師:巫月雲、謝錦梅、范富春、張碧霞(老師)
   7、客家天燈、童玩類老師:楊淑如、陳華珠、洪麗娟(老師)

表演藝文團隊:

團名 表演人數 是否立案
國樂團 20人
歌謠班 23人
舞蹈班 12人
混聲合唱團 7人
古箏獨奏 2人